“40多名员工等着发工资,我们也很着急,但是公司目前确实拿不出钱……”
一边是40多名劳动者的生计,一边是辖区企业的经营困境,这是西青法院执行法官面临的难题。
西青区某药企由于经营困难,无力支付40多名员工的工资,员工们经劳动仲裁后,向西青法院申请强制执行。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,承办法官第一时间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和财产报告令,并赶往被执行人公司,调查其资产及经营状况。
“我们公司在西青经营很多年了,如果不是资金周转的问题,也不会出现拖欠工资的情况。我们愿意偿还员工工资,希望法院再给我们一点时间。”
企业负责人向法官表达了重新经营、积极履行的意愿。“在企业具备部分还款能力和继续再生产销售能力的情况下,如果强硬地采取查封拍卖厂房设备等强制措施,很可能会堵死企业复活之路,而且设备变现周期长,能否变现成功也无法保证。”
经过审慎思考,承办法官决定采取“活查封”的策略,在保证设备不被转移的情况下,允许被执行人在生产范围内继续使用,同时为其保留小部分款项,用以支付电费、水费等必要的生产经营费用,希望企业尽快重启生产经营,及时履行还款义务。
“法官,有一些医药公司欠我们的账款还没有收回。”在调查公司资产的过程中,承办法官发现了新的线索。“如果这部分欠款能到位,加上扣划企业账户上的一部分账款,应该能够支付劳动者们的工资。”执行法官立刻动身,先后前往西青、河西、津南、滨海、东丽、河东等医药公司,执行公司债权。
经过法官多次释法明理、积极督促,部分公司愿意配合法院执行,将欠付被执行人的款项直接支付至法院,加上此前从被执行人账户划扣的部分款项,40余名员工的工资全部到位,而企业也进入了正常运转程序,经营状况逐渐好转。
巧用“活封”解“死扣”,让“两难”变“双赢”。西青法院将继续践行善意文明执行理念,让执行有力度、有温度、有速度,打通公平正义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